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勿摘食不明野菜 以防中毒

專欄:健康資訊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由於部分植物含有天然毒素,有些植物是人們常吃的食物,有些被拿來作為藥用,而有些則是千萬吃不得的有毒植物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,吃下這些有毒植物可能會損害健康,千萬不要採摘不明植物食用。
可食植物中的天然毒素,常見的有豆類(例如四季豆、扁豆、刀豆等)中的皂素配醣體;竹筍、木薯和亞麻籽中的含氰配醣體;馬鈴薯中的配醣生物鹼;白果中的4-甲氧基哆醇;鮮金針(鮮黃花菜)中的秋水仙鹼;以及部分野菇中的毒蕈鹼等。
由天然植物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,約可分為下列三種情況:
一、吃下非供人食用的植物:
例如人們可能因為野菇或野芋和可食菇類及芋頭長得很像,誤以為它們也是可供食用而吃下,但是這些野生植物含有難以被烹煮破壞的毒素,即使只是吃下少量,也可能出現嚴重中毒症狀。
二、吃下未經妥善烹煮或處理的食用植物:
例如食用未澈底煮熟的四季豆、扁豆、刀豆等,一旦吃下足夠的分量,其中所含的含氰配醣體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,但這些植物以沸水澈底煮熟就可安全食用。
三、吃下不能在烹煮或處理程序下破壞毒素的可食植物:
部分可供食用的植物含有少量的毒素,雖經烹煮或處理,仍無法有效減低當中的毒素,如大量吃下這些植物也會引發食物中毒。例如,有人曾因進食十顆左右的白果後就出現中毒症狀。而馬鈴薯發綠或發芽,縱使將馬鈴薯澈底煮熟,仍會引起食物中毒。
不同的天然毒素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同,由輕微的腸胃不適到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。一般而言,是否會出現中毒症狀,取決於所吃的植物分量、植物中的毒素含量和個人體質。植物中的毒素含量,則又和品種、生長條件和地理因素等有關,有時即使經驗老到,仍難以從外觀上加以區別。
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民眾,勿食用不明野菜,因野菜可能含有致命的植物毒素,誤食會導致中毒,嚴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安全,不可不慎。
(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)
(點閱次數:1468)